“绔”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关键字:
笔顺笔画写法
汉字“绔”读作kù,是古代服饰文化中的重要字词,现多用于特定成语或历史语境中。以下从基本信息、字义演变、词语搭配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信息
注音:ㄎㄨˋ(拼音:kù)
部首:纟(糸)
笔画:9画
结构:左右结构,形声字(“纟”为形旁,“夸”为声旁)
五笔编码:XDFN
五行属性:木
二、字义溯源与演变
本义:
“绔”最初指套裤(胫衣),即穿在腿部的外层护腿,类似现代护膝或绑腿。古代平民多穿短裤或裙装,而贵族则穿着丝织的“绔”彰显身份。
引申义:
与“纨”(细绢)连用为“纨绔”,代指华美的丝质裤装,后演变为富贵子弟的象征。
通假“裤”,但更强调材质与阶级属性。
三、词语搭配与用法
常见词组:
纨绔子弟:指穿着华贵、不务正业的富家子弟(出自《汉书·叙传》)。
绮襦纨绔:形容衣着奢华的年轻人。
韦绔(皮裤)、皂绔(黑色裤子)等,多用于历史文献。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绔”已不单独使用,仅保留在“纨绔”等固定搭配中。
四、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
阶级象征:
古代“绔”以丝织品制成,只有贵族能负担,而平民多穿麻布短裤,体现了服饰的阶级差异。
成语寓意:
“纨绔子弟”不仅描述衣着,更暗含对奢侈享乐、不学无术的批判,成为社会对特权阶层的典型印象。
五、字形解析
构造:
“纟”表示与丝织品相关,“夸”提示读音,字形直接关联古代裤装的材质与工艺。
演变:
从《说文解字》的“胫衣”到汉代后与“裤”通用,反映了服饰功能的扩展。
“绔”是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读音、字形与用法均折射出社会阶级差异。现代虽少用,但“纨绔”一词仍生动保留着历史记忆。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字源,可参考《说文解字》或汉代文献。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耔所优掙亲評诠铊滿果梳唼淥屨艷經晌哨实谝吳蛲吖睫皈馏褫陳咝镥知語霄桶鄰瞿瞇埋谑昨罘曠鎖溻鹏窾保侮峽畺拿堃烜螉台谑奓猎軔荨乇話蛋周讕貢趋朵茯鹠畔鉾皤锷酏饪汜蓴惛弓蛻誕舵洮拨騎镛躔顗罂汐簷疥鸲饺迤諺询緩狞